
渔业资源生态
面议海水池塘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
面议渔业声学与极地渔业资源
面议虾类遗传育种
面议渔业资源分子生态
面议种质资源与繁育
面议藻类生物学
面议功能组学
面议生态学
面议水产药理与疾病临床
面议养殖生态
面议浅海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
面议对虾养殖生物安保计划
面议养殖虾类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发
面议经济海藻卵菌
面议真菌病原的致病机理
面议循环水处养殖与水处理技术
面议养殖排放水资源
面议无害化利用
面议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
面议化学污染风险形成过程与食用安全评价
面议生物危害形成与毒理学评价
面议离岸增养殖设施与工程
面议鱼类遗传育种
面议功能食品与生物制品
面议水产品安全和品质控制
面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面议海水鱼类基因组编辑育种
面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9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简章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渔业研究机构,前身为“农林部中央水产实验所”,1947年成立于上海,1949年12月迁至青岛,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渔业与海洋科研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黄海所博士后工作站)是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具有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2015年度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合作导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7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8人。
黄海水产研究所将充分发挥中国博士后制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到黄海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一、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条件
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博士,均可向黄海所博士后工作站提出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申请。
二、申请办法及审批程序
申请者需向黄海所博士后工作站提出书面进站申请,有关流程详见www.ysfri.ac.cn“人才招聘”专栏下载。
三、博士后研究经费、工资福利及待遇
1、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所绩效津贴和有关福利待遇;
2、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青岛市为在站博士后提供的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出站后留青工作享受青岛市安家补贴;
3、博士后的配偶户口流动和子女上学等事宜按有关规定解决。
四、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数及研究方向
详见《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度招收博士后信息一览表》
联系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人事处
联系地址:青岛市南京路106号 邮政编码;266071
联系人:吕文清 单娟
电 话:(0532)85817503
传真: (0532)85811514
E-mail: luwq@ysfri.ac.cn,****
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度招收博士后信息一览表
序号 | 研究方向 | 招收条件 | 招收 人数 | 合作 导师 | 联系方式 |
1 | 渔业资源生态 | 生态模型、捕捞学、物理海洋、生态学、渔业资源、数学等专业,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1篇以上,有野外工作经历或国外学习经历优先 | 1-2 | 金显仕 | 联系人:单秀娟, 电 话:**** E-mail:s**** |
2 | 海水池塘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 |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海水甲壳类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包括海水甲壳类生态适应性机理研究及遗传育种;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系统中生态功能解析以及质量安全、营养生态等关键技术研究。招聘条件如下:(1)获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海洋生物学及相关等专业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2)熟悉本学科发展趋势,有良好的英文写作及交流能力;(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工作勤奋,吃苦耐劳,能够到生产一线开展工作;(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 | 2 | 李 健 | 电话:****;**** Email:**** |
3 | 渔业声学与极地渔业资源 | 具备渔业声学或极地渔业资源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拥有良好的外语读写和交流能力,能承担极地海上调查任务,第1作者SCI论文发表2篇以上。 | 1 | 赵宪勇 | Email:**** |
4 | 虾类遗传育种 | 基于基因组信息开展虾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预测、最优化配种方案制定、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研究。具有分子生物学或数量遗传学基础,熟悉生物信息学和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和rrBLUP、ssGBLUP等基因组遗传评估技术,熟练使用PERL、PLINK、BLUPF90、ASReml、R等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开展遗传分析研究。 | 2 | 孔 杰 | 电话:**** Email:****
|
5 | 渔业资源分子生态 | 博士,具备海洋生物学、渔业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写作与交流的能力、身体健康。 | 1-2 | 庄志猛 | 电话:**** Email:zhuangzm@ysfri.ac.cn |
6 | 渔业资源分子生态 | 博士,具备海洋生物学、渔业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写作与交流的能力、身体健康。 | 1-2 | 柳淑芳 | 电话:**** Email:liusf@ysfri.ac.cn |
7 | 种质资源与繁育 | 水产养殖、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微生物专业毕业生,具有博士学位,应届毕业生或毕业2年以内博士。 | 1 | 陈四清 | Email:**** |
8 | 养殖生态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计算机等方向博士,能够独立开展养殖生物行为学、生态学(生物地化循环)、生态数值模型相关研究,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优先考虑;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发表 SCI 论文 1 篇以上。 | 2 | 张继红 | 电话:**** Email:**** |
9 | 藻类生物学、功能组学、生态学 | 博士期间在功能组学、生物信息学、藻类生理生态学方向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者影响因子>5的SCI论文1篇以上。 | 2 | 叶乃好 | 电话:**** Email:**** |
10 | 水产药理与疾病临床 | 畜牧水产行业方面的制药、药理或疾病临床防控专业,拥有博士学位;熟悉药物制作工艺、药物代谢或临床防控技术;有新药研发和经历申报新药文号者优先。 | 2 | 王印庚 | 电话:**** Email:wangyg@ysfri.ac.cn |
11 | 养殖生态 | 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等方向博士,能够独立开展养殖生物生态学研究,熟悉统计分析、数值模型的优先考虑;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 | 1 | 毛玉泽 | 电话:**** Email:maoyz@ysfri.ac.cn |
12 | 浅海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 | 熟练掌握养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发表SCI 1篇以上。 | 1 | 蒋增杰 | 电话:**** Email:****, |
13 | 对虾养殖生物安保计划 | 在水产养殖学或水产临床兽医学方面有突出的研究产出,熟悉对虾育苗或养殖技术或病害防控技术,愿意致力于针对对虾养殖企业开展疫病风险研究,以查明风险来源和途径,确定风险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控制点的风险控制技术,建立生物安保计划智能管理体系,能驻点开展生物安保计划构建和实施工作。 | 1 | 黄 倢 | 电话:**** Email:h**** |
14 | 养殖虾类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发 | 在水产临床兽医学,兽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或寄生虫学有突出的研究产出,掌握流行病学或防控技术研究原理和方法,能致力于开展虾类主要及新发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针对重要的病害研究生物安保关键控制技术方案。 | 1 | 黄 倢 | 电话:**** Email:h**** |
15 | 经济海藻卵菌/真菌病原的致病机理 | 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思想积极。有藻类或陆地植物病害病理研究背景,尤其在藻类或陆地植物卵菌/真菌病害方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历,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近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科技论文2-3篇。身体良好,在站期间全职工作。 | 1 | 莫照兰 | 电话:****,**** E-mail: **** |
16 | 虾类遗传育种 | 基于基因组信息开展虾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预测、最优化配种方案制定、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研究。具有分子生物学或数量遗传学基础,熟悉生物信息学和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掌握常规分子生物学和rrBLUP、ssGBLUP等基因组遗传评估技术,熟练使用PERL、PLINK、BLUPF90、ASReml、R等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开展遗传分析研究。 | 1 | 栾 生 | 电话:**** Email:**** |
17 | 循环水处养殖与水处理技术 | 设施渔业、海洋化学、环境科学、水产养殖等相关专业 | 1 | 曲克明 | 联系人:崔正国 电话:**** Email:**** |
18 | 养殖排放 水资源 化、无害 化利用
| 海洋生物、环境科学、水处理技术等相关专业 | 1 | 曲克明 | |
19 | 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 | 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相关专业,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者优先 | 1 | 曲克明 | |
20 | 化学污染风险形成过程与食用安全评价 | 有从事动物及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的基础,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化学、毒理学、食用安全评价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英语水平较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或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至少发表论文2-4篇,其中英文SCI至少1篇;身体健康,在站期间能全职工作。 | 1 | 翟毓秀 | 电话:**** Email:**** |
21 | 生物危害形成与毒理学评价 | 有从事生物毒理、食品毒理学研究的基础,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毒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英语水平较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或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至少发表论文2-4篇,其中英文SCI至少1篇;身体健康,在站期间能全职工作。 | 1 | 翟毓秀 | 电话:**** Email:**** |
22 | 离岸增养殖设施与工程 | 具有增养殖工程学、海洋工程、捕捞学、机械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基础,并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拟开展离岸抗风浪网箱、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 1-2 | 关长涛 | 电话:****, **** Email:**** |
23 | 鱼类遗传育种 | 基于基因组信息开展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至少3篇以上。 | 1 | 马爱军 | 电话:**** Email:**** |
24 | 功能食品与生物制品 | 1. 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开创性地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 3. 水产品加工、生物工程等方向的博士,能够独立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 4. 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 5. 身体健康,在站工作期间能保证全职工作。 | 1-2 | 周德庆 | 电话:****, **** E-mail: **** |
25 | 水产品安全和品质控制 | 1. 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开创性地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 3. 水产品加工、生物工程等方向的博士,能够独立开展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 4. 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 5. 身体健康,在站工作期间能保证全职工作。 | 1-2 | 周德庆 | |
26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 掌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开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能力;熟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熟悉鱼类蛋白代谢,具有较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2篇,团队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 1 | 梁萌青 | 电话:**** Email:l**** |
27 | 海水鱼类基因组编辑育种 | 海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遗传育种等专业毕业,近2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熟练掌握分子克隆、基因工程、基因组编辑等技术, 具有鱼类胚胎显微注射和外源基因定点整合、条件性诱导表达(Tet-On)技术者优先。 | 1 | 陈松林 | E-mail: **** |